不同造影剂追踪位置对主动脉夹层成像质量的研究

2010-12-17 10:53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动脉干追踪位置与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在主动脉夹层检查中对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按体重70kg为界限,交替进入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组和肺动脉干追踪位置组,分别给予造影剂85ml,给药速度5ml/s,把主动脉进行MIP,VR,CPR重建,评价血管的图像质量。 结果 肺动脉追踪位置和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主动脉夹层时,肺动脉追踪位置获得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所获得的图像质量。  

           翘楚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医学论文的写作、修改、翻译、发表      
          
官方网站:https://www.qclunwen.com     服务QQ55755004      
          
邮箱:55755004@qq.com            咨询电话:18986130979        
          
服务宗旨:原创、专业、诚信、安全可靠

  【关键词】 主动脉;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比剂跟踪技术

  多层螺旋CT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因其无创,扫描速度快,又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所得的优良图像受到临床专家的青睐。主动脉夹层症状重,加上肺内气体的影响,B超检查有时效果欠满意,多层螺旋CT,特别是64层CT就成为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的检查方法[1,2]。由于主动脉夹层的特殊性,工作中按照常规追踪位置,有时图像质量也不甚令人满意。本研究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64层CT主动脉夹层成像的52位患者进行分组成像,目的是前展性评估造影剂不同的追踪位置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资料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B超拟诊为夹层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后进行64层CT主动脉成像的患者中连续选出52位患者,按体重70kg为界限,按患者接受检查顺序交替进入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组(A组,26例)和肺动脉干追踪位置组(B组26例),其中体重小于70kg者18人,体重超过70kg者34人,这些患者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4岁,平均48.5±5.2岁。

  2.成像方法 扫描设备为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主动脉成像采用腹部扫描模式,使用扫描层厚0.625mm×64的探测器,转速0.75s/360°,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螺距为1.172。使用自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取兴趣区圆的直径为血管直径的二分之一,阈值为150Hu。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上2.5cm至髋臼上缘。原始数据的重建厚度为0.9mm,重建间隔为0.45mm,重建矩阵为512×512。给予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370mgI/ml),注射速度5ml/s,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相同速度追加注射0.9%生理盐水40ml。A组的患者追踪位置位于降主动脉左房层面;启动后延时扫描时间给予8s,B组的患者追踪位置位于肺动脉干中部,启动后延时扫描时间给予9s。

  3.主动脉增强效果 每位患者影像都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成像,由两位有经验的副高级以上医师进行盲法评估,根据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等的显示情况,综合评判,等级分为优,良,差。一致性使用卡帕检验,Kappa值=0.81>0.75,说明评估的一致性良好。最后使用卡方检验,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1.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降主动脉追踪位置有一例因假腔过大,图像质量差。图像质量优者17,质量良者8。肺动脉干追踪位置主动脉成像全部成功,质量优者23例,良好者3例,无质量差的图像。两组之间进行卡方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也就说明肺动脉干追踪组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的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组的图像质量,并且全部成功。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急性夹层动脉瘤是发病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急性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每年可高达(10-29)/1000000人。既往报道多数在急性期死亡,因此一次检查的成功对于节约患者的抢救时间,为外科或介入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可靠影像依据相当关键。

  螺旋CT血管成像是利用螺旋CT在检查者靶血管内对比剂的峰值期进行连续采集,再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最终重建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3]。由于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不受肺部气体的干扰等,清晰直观的把主动脉病变呈现在临床医生面前。由于夹层的形成,改变了主动脉内血流的特性,平扫定位往往不能分辨出真假腔的位置,特别当假腔过大时,追踪位置位于假腔内时,而假腔内血流特别缓慢时,就造成扫描启动时间晚,而致图像质量差。有时可能造成扫描失败的结果。日常工作中这种情况常常遇到。

  肺动脉干追踪位置相对固定,不受病变血管的影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应出造影剂的达峰时间,从而使CT机于峰值时及时启动而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肺动脉干追踪位置,启动域值与降主动脉追踪位置相同,仅在启动时间上多1秒,本研究在消除了体重的对两组的影响,在造影剂首过成像过程中体重的影响并不大。

  本研究中正常追踪位置有失败病例,假腔过大时由于启动偏晚,图像质量不及肺动脉干追踪位置。后者的优质图像数明显高于前者。并且全部成功。这就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侧面也反应出能够节约医疗成本,使患者少吃射线,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约造影剂,减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4,5]。

  总之,肺动脉干追踪位置与常规则主动脉追踪位置相比,其优越性是明显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杜渭清,宦怡,郑敏文,等.多层螺旋CT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 5(4):24-26.

  2. 李群,李爱银,林东升,等.多排螺旋CT与多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1):20-22.

  3. 杜相珂,朱锡强,沈复兴,等.螺旋CT血管造影.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3):202-204.

  4. 白英利,黄宝生,郭顺林.造影剂肾病的风险因素.微创医学,2008,3(03):237-239.

  5. 李孝鹏,高斌.造影剂肾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12):890-892.